【《阿里管理之道》精华选段101-170
- This topic has 0 則回覆, 1 個參與人, and was last updated 5 years, 9 months ago by fellow-sy.
-
作者文章
-
2019-04-04 上午 9:49 #1013
【《阿里管理之道》精华选段101-170】
2019-03-23 20:38阅读:174
【《阿里管理之道》精华选段101-170】X
【101】沟通是最有效的感情投资,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其他同伴。傲慢的态度是沟通第一大忌。大家对自己看不起的人肯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对自己尊重的人则恨不得聊上三天三夜。抱着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与员工交流,是阿里巴巴干部的必修课。
【102】马云:到今天为止,我几乎是一个电脑盲,我只会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很多技术专家经常把技术看得非常重,我一直觉得,不懂技术没关系,真正的技术从来都是为不懂技术的人服务的,我们这些不懂技术的人创造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所以我认为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关键是要尊重内行。
【103】外行领导内行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是社会分工差异。所谓外行的领导,在管理方面往往是一个内行,只是他们并不见得懂具体的技术和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是外行领导内行,而是不同类型的内行人士搭配而成的强强组合。
【104】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让人们的沟通手段越来越丰富,却又让大家变得越来越话不投机。许多互联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却经常对他人发布的内容断章取义,大加挞伐。其实细究起来的话,很多争论只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误会,只要耐心沟通就可以避免。遗憾的是参与对话者往往只顾自说自话,而不注意理解对方的意思。
【105】功勋团队毁于争功问题的教训屡见不鲜,这也是保持团队合作精神的一大难点。阿里巴巴的应对方略是树立一种新的组织文化:从团队那里找成功原因,从自己身上找失败原因,永远把功劳归于团队。
【106】我们公司就像一个动物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的人一分钟可以讲很多话,有的人五天不讲一句话。创业的时候,我们有个工程师,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他一声响也没有,不回答我。3个小时后,我都忘了问他什么了,他突然告诉我答案。这些人都很奇怪,各种用脑子思考的人组成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107】大家通常认为外向型性格的人适合搞销售,但国际知名销售大师伯恩·崔西指出:75%的顶尖销售人员在心理测试中被认为是个性内向者。
【108】马云:员工辞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种 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这些归根到底一条干的不爽。这些员工走的时候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为的就是给你留面子,不想说出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经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思。
【109】不少新球迷认为那些经常拿冠军的足球豪门俱乐部靠的是砸钱买大牌球星。虽然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大牌球星在不适合自己的俱乐部里也照样会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作用。冠军豪门俱乐部真正的立足之本不是那些从外面空降来的大牌球星,而是通过组建各年龄段的后备梯队来储备人才,用造血机制来维持自己的发展后劲。
【110】阿里巴巴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时采取了“管理线”与“学术线”并存的双轨道机制。如果一名员工的业绩突出,又有做管理干部的潜质,通常是沿着管理线来升值。随着功劳的积累,他将依次升级为首长、经理、主管、副总裁、高级副总裁、执行总裁。而那些拥有一技之长但又不适合做管理工作的员工,比如技术研发、管理咨询、业务研究等领域的员工,阿里巴巴提供的升迁路线就复杂多了,分为勇士、骑士、侠客、英雄、大师、首领。
【111】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兼菜鸟网络董事长董文红在阿里巴巴的第一个职务是前台。她来求职时已经30多岁,并无多少专业背景,没什么竞争优势。但童文红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兢兢业业、办事周密,深得时任首席人才官彭蕾赏识。彭蕾破格提拔她为行政部主管,童文红起初有些犹豫,但在彭蕾的鼓励下接下了这副担子。此后,童文红先后在阿里巴巴集团的行政、客服、人力资源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一步一步升到菜鸟网络董事长。现在的童文红不仅完成了从前台小妹到亿万富豪的华丽转身,后来又入围了阿里巴巴上市后的合伙人名单。
【112】毋庸置疑,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而成的。
【113】阿里巴巴三种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笑脸文化、武侠文化、倒立文化。
【114】不是现代的技术冲击了你,而是传统思想、保守思想、昨天的观念冲击了你;不是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商业,而是你不把握未来!思想冲击了你的商业。
【115】马云看来,能够真正体现互联网思维的应该是九字诀——跨界、大数据、简捷、整合。“跨界”其实概括的是从专业思维到跨界思维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价值发现思维。“大数据”概括的则是从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用户定制思维。“整合”概括的是从产业集聚向行业生态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平台思维或全网营销思维。“简捷”概括的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产品经理思维。
【116】阿里巴巴的员工在工作满5年之后会被称为“五年陈”,并获得一枚公司定制的戒指。
【117】我真的不希望看到“五年陈”的员工有暴发户的心态,先拿出一百万看一看。很多暴发户每天把一百万摸一摸。中国最先富起来的这帮人,没有一个活下来。你看最先买摩托车的有几个活下来的。就是暴发户的心态,没有持久的心态。
【118】你们是阿里巴巴最珍贵的一批脊梁,很多人看到你们还留在公司,心里就有底气。我也是如此。如果我到各个办公室看到还是你们这些脸,我知道阿里巴巴还会抗得过去。
【119】公司到现在这个状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功劳,但是功劳都是过去的,这个公司离我们心目中真正的成功还太遥远。如果按照一个民营企业,按照一个土老板的想法,我们这些人,绝大多数人都不用干了,别干了,累死了,换个工作,搞得轻松一点,这一辈子就行了。这样我们很有可能像八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万元户,特有钱,当时女孩子看到了万元户都愿意嫁给他,家里养鱼养猪的,大户人家,那些万元户后来没有一个起来的,乡镇企业发展非常之快,乡镇企业不倒的到今天就鲁冠球。
【120】话也说回来,你们这么大了,你们也要自己舔伤口,我自己受委屈也自己舔伤口,也不知道跟谁讲。
【121】我在上市之前最担心的是你们。我理解你们,跟我一样,真的很累,但是我担心人的累变成心累、行为上的累,最后很多人看着你,这个老员工每天活不干,指手画脚地说话,开的车比我们好,占着位置还不肯走。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是公司的灾难。如果你真觉得自己没有动力,就想做一个普通人,当一个万元户过过日子的,跟公司讲我要离开,那也不是一个坏事情。
【122】马云:“1995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比尔·盖茨说: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这句话是我说的。但是我若说是马云说的谁会搭理,所以我说是比尔·盖茨说的,其实那时候他还是很反对互联网的。”
【123】马云:“任何团队的员工,都必须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成功,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对结果负责。如果你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你最多算个灯泡。我们必须成为发动机,去影响其他人发光,你自然就是核心。”
【124】马云:“熬那些很苦的日子一点都不难,因为我知道它会变好。”
【125】马云:“公司里面最危险的是一直很成功的人,因为常胜将军没有敬畏之感,不能放在最重要的岗位。反而经过失败的人有敬畏之心,可以担当大任。”
【126】马云:“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
【127】马云:“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128】马云:“成功的人两会:开会,培训会。普通人的两会:约会,聚会。穷人的两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奋斗的人的两会:必须会,一定得会。”
【129】马云:“赚钱是一种结果,他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目的。”
【130】马云:“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
【131】马云:“大多数人因为看见才相信,少部分人因为相信才看见。”
【132】马云:“大势不好未必你不好,大势好未必你好。”
【133】马云:“当抱怨成了习惯,就如喝海水,喝的越多渴的越厉害……”
【134】马云:“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
【135】马云:“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比你还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136】马云:“富人富裕的岂止是钱,钱只是一个结果,他们富裕的是赚钱的整个过程;穷人穷的又岂止是钱,穷人穷的是思维,是赚钱的意识,是将自身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意识。”
【137】马云:“坏消息是经济不好,好消息是所有人都不好。”
【138】马云:“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还是会亮的,天亮不亮鸡说了不算。问题是天亮了,谁醒了?”
【139】马云:“今天你对我视而不见,明天我让你后悔莫及。”
【140】马云:“六人当中有人杰,七人当中有混蛋。”
【141】马云:“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142】马云:“男人不懂装懂,女人懂装不懂。”
【143】马云:“男人的胸怀是让愿望和委屈撑大的。”
【144】马云:“男人最佳的年龄是40岁到50岁之间这十年。要做,想做和可以做的事很多,但是要慢下来,只有慢下来才能欣赏好这最美的十年。三十岁之前做别人要你做的事。三十岁后稀里糊涂学着自己的事,四十岁必须知道自己最强最喜欢的事,五十岁的时候要考虑为年轻人做一点事。”
【145】马云:“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我觉得都不是问题。”
【146】马云:“批评是容易的。批评必须拿出建议。阿里巴巴的文化是,你要想批评可以,但你要拿出建设性意见,骂人谁不会骂。”
【147】马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148】马云:“年轻人别学我和比尔盖茨,而应该学习隔壁大妈买水饺为啥这么畅销。”
【149】马云:“巴菲特几年前有句很有名的话:等潮水撤退后,你知道谁是在裸泳,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也不是一个政治学家,我只讲我对经济的判断和感受。”
【150】马云:“未来已来。”
【151】我希望未来我们的大学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如果只是纯粹教授知识的话,我相信未来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因为21世纪以后,核心词是创新,是想象力,是变革。
【152】恐惧来自对未来的无知。
【153】在阿里巴巴有一句话:如果不是我,那是谁?如果不是现在,那是什么时候?
【154】我听说很多线下小店都在打折、关店。有人说,这都是马云惹的祸,都是淘宝惹的祸。 这让我想起13年前,我们刚开始推广电子商务时的情景。当时我们提出,互联网将会影响未来的生产、制造以及销售,将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将会给很多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当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
【155】之前湖畔大学招生,我面试了6个年轻人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幸好我是15年前创业的,要是今天创业,肯定被这帮小子活活搞死。因为他们用的是大数据,用的是互联网模式,他们说的很多东西我都不是很理解,而且我相信,一旦我理解了,我会越来越恐慌。
【156】我想重点谈谈从IT到DT的变革。我们一直认为,从IT到DT不过是技术的提升,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时代,DT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未来,所有的制造业都将会成为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终端企业。驱动未来制造业的最大能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我们看到很多IT企业变成了传统企业,很多互联网公司沦落成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因为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IT时代,世界就进入了DT时代。
【157】大家把阿里巴巴的18位创始人传说的非常了不起。其实,阿里巴巴的18位创始人在16年前都是因为找不到很好的工作,才去创业的。我们没有很好的文凭,没有很好的资历和关系,我们聚在一起就是因为对未来的梦想。
【158】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只是辛苦、节约地过一辈子,还要享受靠奋斗创造的物质生活。
【159】讲故事的人很多,而能够把故事变成现实的人并不多。
【160】机会在哪里?机会就在有人抱怨的地方。在中国,当人们抱怨的时候,机会就出现了。处理人们的不满,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如果你像其他人一样去抱怨,你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161】往往当你意识到不得不改变的时候,通常都已经迟了。就像泰坦尼克号撞冰山那样,会很快沉掉。
【162】从2003年开始,我们对每一个岗位都实施了接班人培训计划,我们把文化、价值观以及团队合作纳入每个同事的业绩考核。2009年,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时,为了确保阿里文化未来的传承,我们正式启动了合伙人制度建设。2012年,我们开始实施阿里巴巴领导层年轻化的整体换代升级准备工作。
【163】在西雅图,我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回到中国之后,我告诉我朋友我打算开一个互联网公司。我邀请了24位好友,讨论了两个小时。到最后,还是没有人理解我想要做的东西,于是我们进行了投票,23人投了反对票。我的朋友们劝我说:“忘了它吧!根本就不存在这么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千万不要去尝试。”只有一个人对我说:“马云,我相信你,虽然我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但如果你想做,就大胆地去做吧,因为你还年轻”。那年,我30岁。
【164】我清楚地记得,我想向银行贷款3000美元,这花掉了我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我动用了所有的关系,还是没拿到贷款。每个人都认为马云在撒谎,因为1996年的时候,人们不相信互联网这个东西的存在。
【165】1995年到1999年这段时期,我们的创业失败了。到了1999年,我邀请17个好友到家里,我们决定再尝试一次,并且把网站命名为alibaba.com。人们问我,我们为什么叫阿里巴巴?因为我们希望互联网就如同一个宝库,可以让小企业实现“芝麻开门”的梦想。
【166】在美国,电子商务是商务,而在中国,电子商务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好像星巴克一样,你去星巴克并非仅仅为了品尝它的咖啡有多么美味,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167】相较于美国,为什么中国的电子商务成长速度如此惊人?因为中国原来的商业基础建设太差。
【168】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后,世界上有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工厂;第二次技术革命以后,世界上又有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集团公司。在如今,这个DT时代,我认为一个新的商业形式诞生了——平台。
【169】12岁的时候,我开始自学英语,初衷已记不起,只是单纯地爱上英语。那时候,每天早晨5点钟,我骑40分钟自行车去杭州的酒店找外国游客。他们教我英语,我以带他们游览城市作为交换。
【170】我去注册第一家公司时,想给公司取名叫“互联网”。注册办公室的人告诉我:不行,字典里没有这个词。他建议我使用“计算机咨询公司”这个名称。所以,我的第一家公司就叫作“杭州希望计算机咨询公司”。 -
作者文章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