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LOW 飛樂

台灣研發製造|工商業清潔設備

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飛樂園地 討論群 其他綜合 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作者
    文章
  • #401
    fellow-sy
    版主

    中国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第七财经 1周前

    作者:jenny乔
    来源: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

    01
    最近,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
    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花费上,中国香港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万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台湾和大陆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报告还显示,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在教育问题上,中国父母又一次碾轧了世界。可即便如此,仍然有超过七成中国父母担心自己还没有为子女做到最好。
    无独有偶,最近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
    一位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可因为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三万五,她连新衣服都不敢买。
    于是,当人们问为什么中国人都不愿意生孩子,答案无一例外:贵和累。
    倾家荡产几乎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代名词。
    可父母的付出和牺牲却没有换来热气腾腾的好日子,反而造成了很多亲子关系的困局。

    02
    我从不怀疑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可牺牲不是爱,是糊涂。
    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孩子从1岁起,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
    而在这个时期里,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帮助,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挫败感。
    孩子需要的是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来自于独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伸出援手为他人提供帮助。而在很多中国式家庭里,孩子却只是问题的制造者。

    03
    以孩子为中心的中国式家庭里还有另一种危险:孩子没有界限感。
    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们立刻飞奔而去,扶起孩子,排掉他身上的尘土,用各种方法哄他开心;
    孩子背不动书包的时候,我们想也不想,就伸手接过那个并不沉重的书包。
    全能父母的跨界帮助,很容易让孩子把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当做是父母的义务。
    所谓界限感,就是自我和他人的差别。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因为分不清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所以常常以己度人,分不清人际交往的边界。

    小时候没有被尊重界限感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界限感。

    04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困惑,爱得少的孩子缺少安全感,爱得多了又容易变成溺爱。有这么几个关键,值得思考:
    1.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挫折。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坚强,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处理伤痛、维持秩序。
    而父母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2. 为孩子设立界限,温柔却坚定地说不。
    邻居Maggie经常跟我说,小宝是家里的宝贝,她总担心自己一旦说不,就会失去小宝的爱。
    每次听到小宝说,奶奶比妈妈好的时候,她都心如刀绞。
    亨利克劳德在《为孩子立界限》一书中说:
    父母一旦产生对孩子的依赖,孩子不仅得不到适当的管教,还学会了“把爱收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这种功课。
    他们在用情感威胁父母,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温柔却坚定地说不。
    有一次和朋友出去吃饭,她带着两个八岁的双胞胎儿子。
    男孩在这个年纪特别烦人,这两个孩子也不例外,坐在后排不停地吵闹,朋友果断地把车停在了一边,认真严肃地跟孩子说:你们太吵,影响到妈妈开车了。如果你们再吵,我就不开车了。
    两个孩子立刻安静了下来,朋友开动了汽车。
    可很快就原形毕露,朋友又一次坚定地停下车。几次下来,孩子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对子女的爱,并不是越多越好。合理地设置界限,才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们才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3. 让孩子为你付出。
    父母的思维方式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糊涂的父母会一味地为孩子父母;聪明的父母却懂得,孩子越付出,亲子关系越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南风效应,来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一热就脱掉了大衣,结果,南风获得了胜利。
    父母就如同这阵北风,无论外力多强,也比不上孩子内心的自发力量。
    一个人愿意成长、独立,不是因为有人告诉他成长多重要,而是成长过程里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感。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也是。
    但他们自我实现的方式比成人简单很多,很多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洗一只碗,倒一次垃圾,甚至只是伸手去按电梯键,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让出一个身位。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脆弱,而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让他们像闯关一样帮你来解决问题,当他们帮你做事的时候,才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在中国式家庭里,父母不是付出得不够,而恰恰是付出得太多了。

    延伸阅读: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